top of page

阿底旦故事館 –向陽薪傳木工坊成立緣起

天使之翼2.0.jpg

1.天使之翼

無邊際舞台上,屹立著一對天使翅膀,是南迴線旅遊打卡亮點:
意涵一,是關於查拉密部落文化傳承--有翅膀的黑蛇部落傳說

原住民會將文化、禁忌等,利用故事的方式教育小朋友。
Calavi部落位於陡峭的斜坡,倚靠山林、面對寬闊的太平洋,這片太平洋海域沙灘很危險,很短的距離就是深海溝。
部落老人家為了禁止小孩到海邊去玩,在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,都會聽到有翅膀黑蛇的故事:
「從前部落裡住著一隻有翅膀的黑蛇,有一天他飛到了部落水源地玩水,調皮的在水裡翻滾,不小心將水塘邊坡弄坍方了,大水滾滾而下,沖毀了許多家屋和小米田,部落族人合力將黑蛇趕到太平洋。有翅膀的黑蛇常常拍打水面,發出「Calavi、Calavi」的聲音,小朋友海灘就會被黑蛇抓到海裡。

意涵二,許多天使的守護,南迴工藝產業基地:

向陽薪傳木工坊從成立至今,是來自各地的力量溫暖支持,像守護的天使,希望傳遞南迴這感動的故事。

2.這裡曾經是多良國小

木工坊所在位置,原來是部落孩子上學的學校—多良國小。
1950年代開始,多良和查拉密部落小孩在最美麗太平洋畔的學校唸書,學生人數最多時有100多位。但是1980年代,很多族人離開部落,到都市工作。1999年多良國小走入歷史。部落小孩由專車接送到大溪過小就讀。
以前多良國小老師乘坐著火車抵達多良教課,隨著廢校,多良火車站也不再停靠火車,直到2006年正式成為一個不停靠的車站。

3.向陽薪傳緣起

2009年莫拉克颱風襲臺,是50年來風災最大的一次,將森林裡很多珍貴的樹木沿著河流沖刷到了海邊。第一時間很多溫暖的力量來到了多良,特別清華網路文教基金會、原愛工坊協會,這兩個協會已在10幾年前協助偏鄉的教育,他們認為危機就是轉機。於是積極媒合了四股力量共同來協助這裡成立木工坊。


第一股力量由清華網路文教基金會校友捐款,第二股力量在地縣政府提供了閒置10年的多良國小為基地,第三股力量台灣好基金會、台灣生態工法協會等民間單位及企業協助規劃…,第四股力量就是公東深厚的師資群,這是來自60年前深深扎根在台東的溫暖恆長力量。

4.故事從錫質平神父成立公東高工說起

白冷教會為天主教的一個支會,宗旨就是立志到全世界最偏遠的地方: 

1953年,錫質平神父擔任白冷教會台灣分會會長,來到了台東大武鄉南興部落傳教。為引導青少年習得一技之長,錫神父開始多方奔走籌劃募款興建校舍辦學。透過瑞士技師工會及德國天主教公益團體等組織捐助,終於募得創校款項。

 

錫神父發出了二百封信給歐洲的年輕技師們,信中寫著:「…希望可以把兩年的青春給台灣的年輕人…」,在錫神父的感召下,來自歐洲學有專精的技師們相繼來到台灣,1960至1990年,共有將近30位年輕技師來到台東。

「公東高工」,意思是天主教在台東設立的高級工業職業學校。1960年9月正式招生。

採行德國學徒制

錫質平神父堅持採行德國學徒制的技職教育,盡管所需的教育經費是一般的數倍之多,錫神父希望三年時間,學生可以獨當一面的技術人才。學生們不僅在技師無私地教學中習得精湛技術,更在錫神父嚴格與關愛中,潛移默化良善的品格與職人精神。

1982年,錫質平神父回瑞士籌款時,因身體不適,就醫時才發現已是腎臟癌末期。家人們希望他留在瑞士休養,但隔天他就偷偷的搭飛機,輾轉回到臺東,讓當時從羅馬來看望的單國璽撲空。錫神父將弟弟給他的20萬醫療費,以「錫安東」之名捐出,修建了公東高工籃球場。並立下遺囑:他逝世後,請將他葬在他的故鄉—台東,要化為這片土地的養分。
 

錫神父撒下溫暖的種子

出殯當天,從台東市出發,前往大武鄉南興部落劉長老家的墓園,南迴公路上一輛車接著一輛車,公東畢業的校友、部落感念他照顧的族人……都來送他最後一程,黃清泰校長說:當時他負責捧骨灰罈,從第一輛車往回望,看不到車陣的盡頭。這一幕感動了許許多多的人,一位來自地球求另一端的異鄉人,如此深愛著這片土地無私奉獻。

黃清泰校長 傳承無私奉獻精神

這顆溫暖的種子,深深的扎根在台東這片土地上。所以當2009年,公東退休校長黃清泰,受邀擔任向陽薪傳技藝樂校無給職校長,許多木工專長老師主任以及公東校友,都義務陪伴原住民朋友學習精湛的工藝技術。在南迴線打造一個工藝產業基地,讓更多的部落族人可以在祖先的土地上,安身立命,照顧家人。

地址|963台東縣太麻里鄉多良村2鄰15號

電話|08 977 1481

多良logo.png

​營業時間

週三-週一

9:00 am – 17:00 pm

週二

公休

  • alt.text.label.Facebook

©2023 CalaviTaraTara 版權所有。

bottom of page